300元/千字《人民日报》大地副刊征稿细则,附例文!
《人民日报》副刊征稿二则
来稿请在邮件标题中注明“副刊杂文”,优先处理。
来稿请注明“遇见”或“半日闲谭”,优先处理。
投稿要求
联系邮箱:fk@people.cn
参考例文:点击文末“阅读原文”即可查看《人民日报》大地副刊相关作品,预祝大家投稿顺利!
渔乡龙须菜
吴安钦《人民日报》2023年06月10日 第08版
有一种棕红色的细而嫩的芼草,突然有一天在福建罗源湾南岸“火”起来了。一排排、一条条、一片片,如花卉如海蜇,在海里舞动漂荡着。它婀娜多姿的身影,让人欢喜。这就是被渔乡人家誉为“黄金草”的龙须菜。
龙须菜,光听名字,就知道有多神奇瑰丽。的确,它真是渔家儿女幸福的来源。别瞧它细如毛丝,嫩似芋泥,却能够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许多营养,富含氨基酸、蛋白质。可是,渔家人舍不得食用它,他们要将养殖的龙须菜卖到餐馆里,因此要小心地伺候它。
二十多年前,渔民郑诗德和其他渔民一样,不但养殖有海带、紫菜,还养有金色大黄鱼、红色石斑鱼、银色真鲷鱼等各色各样的鱼。后来,罗源湾南岸漂来了一簇簇一丛丛红色的龙须菜。当渔民们发现这天然小草后,又惊讶又好奇。他们请来专家查看,结果令人激动。原来,龙须菜不仅有食用价值,而且不怕水质污染,甚至还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。了解到龙须菜身价的渔家人,很快开始养殖龙须菜。
三年前,正是海上龙须菜养殖业兴旺时。绿鲍、黄鲍、红鲍养殖如火如荼,而龙须菜正是鲍鱼生长最好的食物。几乎是眨眼间,龙须菜的价格从刚养殖时的一斤两三毛钱飞速涨到一斤一元两毛钱,而且需求量越来越大。强大的市场需求迅速推动了龙须菜养殖业的发展。郑诗德的龙须菜养殖规模越来越大,养殖量从原来的两三百条,到去年底,已经超过两千条,相当于当年海带五亩的养殖量。而且,比海带可观的是,海带苗一年只能养一季收一次,而龙须菜像田园里的葱和韭菜一样,可以一个月到四十天里种一次收一回,从秋天开始可一直种养收成到次年的端午节。谁都不会想到,罗源湾南岸的海水种养业又迎来一个蓬勃的春天。
如今,罗源湾南岸的龙须菜成了鲍鱼养殖户的抢手货。每天凌晨3点,龙须菜养殖户都得开船下海区。为了给鲍鱼准备上佳早餐的鲍鱼养殖户,早已等候在那里。天空和海水一样湛蓝而清澈,月光皎洁,星辉灿烂,渔火欢快地跳跃着闪烁着。龙须菜的交易就是在这样的时候进行。小船泊在养殖区的竹架边,渔民们弓着身子伏在船舷上,双手伸进海里,把一根根长着龙须菜的棕绳拉起来,装进小船,装满三百条后开始过秤。心宽的龙须菜养殖者,以一百斤当七十斤出手。买方也出手大方,对方秤杆一放,报个数,这边手机一点,多少钱当即转给卖方。现场买卖,现场结算,龙须菜养殖户干劲更足。郑诗德说,有这么好的买家,他们凌晨卖龙须菜,上午接着采苗播种,再辛苦也不累。如今,郑诗德所在的连江县下屿村,还有另外几名养殖户,去年养殖龙须菜单项收入都在二十万元以上。养殖龙须菜,让这里的渔民日子越来越富足。
今年春节后,罗源湾南岸更热闹了。不仅下屿村,屿头村、前屿村、颜岐村也开始养殖龙须菜,连可门港口岸下宫乡几个村的渔民,也打算加入养殖龙须菜的队伍。
因为这袅袅娜娜的龙须菜,一度平静的渔乡又热闹起来了。
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侵删
投稿赚钱: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 AI飞升笔记 获取AI写作助手工具。